春节刚过,两部国外动画大片陆续与大家见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前不久上映的《猫和老鼠》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令人失望。许多观众表示,他们的感情无法挽回。
如果您想知道是否值得为它买一张电影票,那毫无疑问。说到影片的具体部分,我会这样总结:大模老土,但不得不承认迪士尼真的很会讲故事。
故事背景设定有新意,但又是必然
《寻龙传说》的一般逻辑是“统一-分裂-统一”。故事的主体部分着重讲述了从分裂到分裂又回到统一的过程。
影片设定了一个“龙佑国度”的概念,后来因部落争夺龙晶而分为龙心城、龙脊山、龙牙谷、龙尾滩、龙爪湾五个部落。龙心城彭家的家主,也是女主拉娜公主的父亲,一心想要联合各族重建龙游国。但族人的再战打碎了龙晶,黑魔的邪恶力量再次席卷大地。拉娜被迫踏上寻找最后剩下的龙息苏的旅程。
没有白皙的皮肤,没有精致的发型,没有华丽的长裙,没有歌声,拉娜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人们对公主的刻板印象。并且影片还首次将背景设定在东南亚,营造了一个具有浓郁异国色彩的故事。
从片中对东南亚文化的表达,可以看出剧组的用心良多。
彭家当家教拉娜做的泰式冬阴功汤:
以分布于以泰国曼谷为代表的东南亚地区的一种小型神兽而得名:
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依稀可见的特色建筑,还有披在左肩上的特色服饰:
东南亚文化在影片中的体现涵盖食物、植物、建筑、服饰、地貌等。尽管元素众多,但这种“大杂烩”并没有给观众带来困惑和困扰,反而让人觉得非常爽快。再加上迪士尼天天在线的音画技术水平,只能说是吹累了。
这些年来,迪士尼并没有停下全球化的脚步。如今迪士尼公主遍布全球多地,这种挑战亚洲文化的尝试对于它来说也是必然之举。
公主不再需要王子
自1937年迪士尼制作第一部公主动画电影《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以来,每一位迪士尼公主都成为了时代的象征,记录着女性在不同阶段的表情。
第一阶段的公主柔弱善良,暗示女人的能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美丽的容貌和纯洁善良的性格,才能等待王子的救赎。而在第二阶段,公主的形象不再是被动的等待,她们勇敢独立,追求自由,反对生活的套路。时至今日,公主是新时代女性的新形象。他们积极参与公共生活,比如参与治理,不再需要太子的救赎。
在《寻龙传说》中,两位主角都是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龙丝苏也被设定为女性。二人一龙所表现出来的女性特征,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各有特色,是一种难得的多元呈现。
诺拉是龙心城的公主。坚强勇敢的她为了寻龙漂泊了六年,靠着自己的武功和智慧找到了破碎的龙晶。
娜玛莉是龙牙谷的公主。她留着一头偏分的短发,中性的清凉。她聪明伶俐,善于指挥手下的士兵。
被认为是超级大佬的龙溪苏,原来是在小组作业中划水,跟着其他成员拿高分的“差生”龙。他往往没有帮忙,但也为最终的成功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几年前,迪士尼发布了一张海报,列举了成为现代公主的十大新标准,即关爱他人、健康生活、不以貌取人、诚实守信、相信自己、明辨是非,尽力而为,对待他人忠诚,永不放弃。这十项标准,都是看人品和能力,不说外貌二字。
在《寻龙传说》中,王子彻底消失了。阿婆和老腾的加入更像是一种友情合作,还是体现了新女性的形象特征。影片告诉我们,公主不需要像白雪公主那样等待素未谋面的王子的亲吻,也不需要像《冰雪奇缘》那样用王子的堕落来衬托反派。她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独立作战。
总的来说,迪士尼公主系列动画电影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时代发展中女性权力的争夺。影片的对象也集中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让孩子们看到新思想的火花。这种循序渐进的做法应该得到鼓励。
人类是贪婪的,但信任可以拯救人类
《寻龙传说》选择了“信任”作为最终主题。在讨论“信任”之前,有必要先说说“信任”之前的铺垫。
影评开篇就用皮影来交代《龙游志榜》分裂的背景,体现人性的贪婪。然后是故事的开始。拉娜的父亲邀请其他部落的人来到龙心城,希望重建“龙游国”,但因为拉娜对那麻里的信任,龙晶破碎丢失。这再一次体现了人性的贪婪。
“人性贪婪”的讽刺,似乎很难引出“相互信任”的主题,其实不然。拉娜的父亲选择了“托”,将龙脊山、龙崖谷、龙尾滩、龙照湾的人请到龙心城,但也正是因为这份“托”和拉娜对那麻里的“托”,为黑色恶魔的觉醒。影片从不避讳谈论“信任”可能带来的危害,也没有简单地将“信任”奉为神明。这是整部影片在主题层面的精彩之处。
接下来的剧情并没有仓促过渡到“信任”之美,而是通过娜拉、娜玛莉、神龙惜苏三个不同的形象慢慢介绍。诺拉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神龙,起初她更关心她的父亲;娜玛莉的性格转变并非突然,唤醒她内心对神龙的敬爱;神龙习俗在电影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因为信任而屡屡失败却又选择了信任。
因此,故事的主题虽然老套,但并没有灌输“信任带来团结,怀疑带来背叛”,它的讲述方式能让观众愿意相信。既然人类如此贪婪,为什么还要信任呢?因为信任可以拯救人类。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要感谢迪士尼的诚意。